【憤懣】的意思是什麼?【憤懣】是什麼意思?
【憤懣】的意思是:憤懣fèn mèn 1. 亦作「憤滿」、「憤悶」。抑鬱煩悶。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恐卒然不可為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後漢書•蔡邕傳》:「臣不勝憤滿,謹條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詩:「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憤悶胸須豁,交加臂莫攘。」 ●宋歐陽修《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君﹞日益讀書,大涵肆於六經,而時發其憤悶於歌詩,至其所激,往往驚絕。」 ●溫傳昭《晴轉多雲,有雷雨》:「笑和尚心頭甜蜜蜜的,往天積在心裡的憤懣全部煙消雲散了。」 2. 憤慨,氣憤。 ●北齊顏之推《顏氏傢訓•養生》:「吾見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 ●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姚江生擒漢奸頭目二十餘口,悉縱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憤懣。」 ●柯雲路《三千萬》:「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樣的文章,卻使丁猛愈來愈憤懣。」★「憤懣」在《漢語大詞典》第10336頁 第7卷 734★「憤懣」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85頁★「憤懣」在《漢語辭海》的解釋參見:憤懣
憤懣的拼音fèn mèn
憤懣是什麼意思
憤懣
fèn mèn1.亦作「憤滿」、「憤悶」。抑鬱煩悶。●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恐卒然不可為諱,是仆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後漢書•蔡邕傳》:「臣不勝憤滿,謹條宜所施行七事表左。」●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詩:「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憤悶胸須豁,交加臂莫攘。」●宋歐陽修《湖州長史蘇君墓志銘》:「﹝君﹞日益讀書,大涵肆於六經,而時發其憤悶於歌詩,至其所激,往往驚絕。」●溫傳昭《晴轉多雲,有雷雨》:「笑和尚心頭甜蜜蜜的,往天積在心裡的憤懣全部煙消雲散了。」2.憤慨,氣憤。●北齊顏之推《顏氏傢訓•養生》:「吾見名臣賢士,臨難求生,終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憤懣。」●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姚江生擒漢奸頭目二十餘口,悉縱之回。此真駑駘才,令人憤懣。」●柯雲路《三千萬》:「可是,敷衍的客套,官樣的文章,卻使丁猛愈來愈憤懣。」
★「憤懣」在《漢語大詞典》第10336頁 第7卷 734
★「憤懣」在《現代漢語詞典》第385頁
★「憤懣」在《漢語辭海》的解釋
參見:憤懣
憤懣的近義詞憤恨憤激憤慨憤怒氣忿氣憤義憤怨憤怫鬱
憤懣的英語單詞1.ressentiment2.grief and indignation3.embitterment4.resentful
用憤懣造句
1.“唔,夫人,”龐得貝回答說,腔調裡稍含一些憤懣。2.反過來,你的伴侶察覺到你的憤懣便也開始為自己辨白。3.她姘識了一個漢子,一個不相幹、她不愛的人,那完全是出自心中的憤懣和存心要胡作非為。4.魯迅《〈吶喊〉自序》:“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5.每當爭論激烈的英國人憤懣地拒絕把某個詞說成是非本國原有詞語時,這種演變的最後階段便到來了。6.他的眼睛顯得陰沉、憤懣,然而又惶惶不安。7.聽到最後一句話,一股無名的憤懣在阿切爾的心中油然而生。8.友誼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憤懣抑鬱之氣得以宣泄弛放,這些不平之氣是各種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9.友誼底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憤懣抑鬱之氣得以宣泄弛放,這些不平之氣是各種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10.遇到黑人自以為受到虧待,變得憤懣不平,使他們清醒過來的最好辦法莫如公民們自己來執行法律。11.在加拿大,新國旗的式樣,在一場交織著憤懣和愚蠢的全國性辯論中通過。12.張愛玲《浮花浪蕊》:“眼睛裡常有一種憤懣不平之氣。”13.這些感情熾烈的詩篇,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憤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