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阶段已过去,然而麦田出苗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区域的麦苗生长态势良好,而有些则不尽人意。田间麦苗有三种类型:壮苗、旺苗、弱苗。
01壮苗
这类麦苗播种时间达35天及以上,已长出2-3个有效分蘖。叶片长度约为7厘米,宽度处于6-7毫米之间,根系较为发达,数量在11条以上。
壮苗自身素质优良,具备较强的抗逆性与适应性,基本无需过多人为干预。仅需适时进行镇压操作,便可有效保墒,进一步提升其越冬能力,确保安全度过寒冬。
02旺苗
旺苗的形成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①播种过早,使小麦在冬前有过多的生长时间。
②播种量过大,导致麦苗过于密集,相互竞争养分与生长空间。
③底肥中氮肥施用量过高,促使麦苗茎叶徒长。
④土壤湿度过大,为麦苗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充足水分。
⑤小麦叶片长度超过10厘米,节间超过4 厘米,且无分蘖或分蘖数量稀少。
⑥麦田植株生长过密,垄与垄之间已完全封垄,不见土壤。
----------------------------------
旺苗的危害不容小觑,在冷空气来袭时,极易遭受冻害,致使年前叶片枯萎发黄。由于冬前生长过旺,养分大量消耗,难以安全越冬。年后因营养储备不足,分蘖数量减少,成穗率低,最终导致严重减产。
对于旺苗的管理,需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调控。物理方法包括镇压、踩踏或放牧啃食等,通过外力作用抑制麦苗的过快生长。化学方法则可选用矮壮·甲哌鎓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按照合理剂量喷施,有效控制植株旺长,调节麦苗生长节奏,使其趋于健壮。
03弱苗
弱苗的判定标准较为明显,多表现为单根独苗,无分蘖现象,茎秆纤细柔弱。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多样:
①土壤肥力不足,无法为麦苗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
②播种过深,麦苗在出土过程中消耗过多能量,影响正常生长。
③播种前未对种子进行处理或拌种操作不当,致使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齐或易受病虫害侵袭。
④秸秆还田过程不够精细,大量秸秆残留于土壤表面,导致种子播在秸秆上,难以扎根吸收养分,从而形成弱苗。
----------------------------------
针对弱苗的管理,需根据具体情况精准施策。首先要查看土壤墒情,若存在干旱情况,应及时浇灌越冬水,确保土壤水分适宜,为麦苗生长提供良好的水分环境。同时,密切关注田间麦苗根系发育状况,若根系生长不良,可及时喷施促进根系生长的药剂。此外,由于今年气温偏高,大部分麦田已出现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应立即选用针对性药剂,控制病害蔓延,保障麦苗健康生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